币圈新时代的展望——从草莽到机构

关键词: 11864 2018-11-26

比特币大跌复盘

币圈新时代的展望——从草莽到机构

最初下跌确实是由于算力战,澳本聪威胁说要对Bch ABC发起51%攻击。BCH这波分叉一开始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分叉,牵扯到了51%攻击,所以比特大陆这边,包括吴忌寒、江卓尔,就被迫拿矿场的算力去应战,直接导致比特币的算力突然下降。币价下跌,边缘算力被打出去会后形成了一个死亡螺旋。高成本算力退出,算力和币价进一步下跌,接着算力又进一步退出,最后就跌成了现在的情况。算力战也导致了比特的实际成本通缩(在商品价格下跌时,生产商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以存活,产品的成本支撑不断下降,即成本通缩),市场会在产品的实际成本上建立起对价格的心理锚定,一旦跌到这个心理锚定价,空头要及时锁定利润,就会开始平仓,卖出减少,而多头敢于进场抄底,形成成本支撑。所以现在很多人觉得币圈完蛋了的主要原因,就是6000美元(比特的市场心理锚定)的信仰被击破了,让人觉得看不到底。

一定程度上黄金与比特币很像,都是高度金融化、虚拟化的,全球所谓的实物黄金的总市值大概8万亿美元,但如果加上纸黄金,至少是20到30万亿美元。比特币目前不到1000亿美元,从这个方面来看的话,其实比特币还是有相当的发展空间的。再具化一下,黄金的市场分析其实主要是美国实际利率的一个代名词,如果你把黄金金价的走势跟美国实际利率的倒数倒过来看的话,你会发现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分析比特币时,基本面上要观察不断变化的算力(算力上升,下跌的动力就开始衰竭)。其次,可以看一看主流交易所净空头的持仓情况,是否到达了一个历史高位。目前,全球第二大交易所Bitfinex上比特币的空头还没有达到历史最高值,只是一个相对高位。所以总的来说,目前比特币的价格是处于低位的。

奇点咨询最早在8月15号就说过ETH(300美元)要崩盘,当时监测了到一个创世地址挪出来20万个ETH,预感到会导致一些连锁砸盘反应,果然后面就砸下来了。后来一共发现了4个创始地址,掌握了150万ETH,现在还有110万,抛售了三四十万。这四个地址基本可以确定是一家,共同向一个中转地址转账之后再由中转地址拆出去。

以太创世地址有8892个,持有6000万ETH,以太坊基金会1090万,ETH的最初发行量是1.02亿,他们两家就占了75%,这也是末日博士指控V神预挖75%的一个事情。这样来看,以太坊经济模型设计上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投资人占比太高,流动性过大),所以大体上ETH不会归零,但反弹高度有限。最近以太一些创世地址的频繁的转账操作,无论怎么挪来挪去,70%的概率都是要进入交易所卖掉的。虽然不是说现价卖,但是反弹高度大概率不会超过250 —290美元。

总的来说,以太坊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项目,不过目前遇到了一些困难。等下一个时间点2020年(V神:测试大概要一年的时间)以太坊2.0的升级,才有可能有一个新的发展。不建议大家抄底,正确的做法是逢高做空,因为太多人想卖了。但是无论是ETH、EOS,其实都是风险投资,建议分散化投资。因为你要搏的是这个行业的成功,而不是某个项目的成功。可以把你认为靠谱的组成一个组合来投,投赛道而不是投某一辆车,胜算会大一点。

从宏观角度分析,2020年确实有可能是牛市的。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需要发行货币去应对老龄化带来的社保穿仓,所以2020年的货币供应环境会比较宽松,区块链数字资产从物理特性和安全性上都是一个不错的财富承载载体。但是也并不是说比特币就成为了洗钱工具, 2013年的时候比特币的链上交易90%跟洗钱有关,但是逐渐的这些洗钱的恐怖犯罪分子就发现比特币可以被追踪,逐渐就不用了,现在可能只有10%了,最多也就一千多亿美元。三个最大的暗网网站在去年的7月也已经被美国、欧洲的联合行动打掉了。当然,还有很多通过交易所混币的(交易所用的是黑盒子),但未来的总体方向是越来越往台面上走的。

当然,观点只是一部分,策略更重要。首先,做好你的风险预算,控制好你的止损和赢利点,就是回撤值和预期收益比,比如用20%的亏损去博一倍的升值空间,这个是OK的。无论是炒币、股票还是债券,更多时候是要考虑你的策略,比如跌的时候买,是越跌越买,还是正金字塔加仓,每次加的点位更高,但加的越来越少用来保证你的平均成本不会一下子涨得太快等等。

机构入场及影响

币圈新时代的展望——从草莽到机构

2019年实现技术突破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还是主要关注现有技术条件下的对接场景以及传统金融机构的入场动作。一些很明显的入场机构,比如说淡马锡(新加坡乃至全球最大的主权机构),先投资了比特大陆(辟谣风波,也是个大料)、币安(约40~50亿美元),以及今天的新闻“专门成立研究AI和区块链的部门”等等,都很明确地表明了它进场的姿态。

保守估计的入场资金量约9500亿美元。目前行业里的高净值人士大约有70万亿美元的净资产,亚太约22万亿,北美19.7万亿。这些人对加密资产的感兴趣比例约29%,亚太达51%,全球第二(第一是拉美,但财富量相对较小)。他们对另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大概是9.4%,保守一点说加密资产占另类投资的50%的话,也就是资产的4.7%,大约就是9500亿美元的入场资金量,亚太约5000亿美元。目前全部加密数字资产价值约1700亿美元,所以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当然比特币肯定需要不断变革和与时俱进的,就是本质的功能属性的问题。可以做价值贮存,首要问题就是解决ABC和SV之间共享算法的问题,其次就是这次暴跌中显露的比特币深度问题。

机构投资者的话还是看重bakkt平台(平台股东:周记证券交易所、星巴克、微软、海纳国际、波士顿咨询)在明年1月24号的上线,因为这些平台已经在成熟市场上证明过自己了,大家可以关注一下。机构进场之后对规则的制定也会产生影响,包括之后STO的一个发展。当然监管并不是仅限于美国,比如法国宣扬的明年完成ICO的立法,全面拥抱ICO,“让巴黎成为全球ICO的中心”,很聪明地实行注册制,用合格证书或者说认可资质这种不强制的方式迫使你主动地去进行审核。监管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散户或者说韭菜的利益,限制了某些交易所项目方的“自营盘”黑幕。

从STO的角度来说,确实现在底层资产的波动也是比较大的,所以需要分合格投资人出来,未来可能会在底层代码里加上白名单,限制非合格投资者入场。可能对散户形成一些限制,比如按美国的标准,合格的投资自然人有两条标准:一、净资产扣除负债和自住房之后超过100万美元;二、个人净收入年收入达20万美金或者家庭年收入达30万美金。如果觉得自己有能力的话,可以和朋友亲戚合伙搞公司、机构去参与。

瑞波公司与瑞波币

币圈新时代的展望——从草莽到机构

瑞波公司是一个有投资人的股权组织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它唯一的赚钱模式就是卖币给机构,因为当初没有融资,现在R3银行都要向瑞波投诚了,所以公司应该是有了一个巨大进步的。跨境转账绝对是区块链应用的一个刚需场景,这也是大家看好瑞波公司的一个重要原因。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0美元跨境转账的成本是6.8%(南非一些国家百分之十几),而比特币只有1.6%,用瑞波的话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2015年麦肯锡报告说每年全球的跨境转账手续费是400亿美元。世界银行说,6.8%如果能砍掉5%,一年可节约160亿美元。这两个数字没有那么对的上,但是可以确定,这个市场能够产生百亿美元级别的成本节约。但推广上其实是需要大规模的连锁零售门店加入的。零售门店是很好的信任载体,可以很好的帮助区块链数字资产在跨境转帐上的运用。

而瑞波币,首先总量一千亿,且没有明确表态不增发。瑞波币其实远没有达到去中心化的,只是去除了中介,现实生活中的使用远远没有瑞波协议的那么广,换句话说,未来它可能达不到那么高的市值。目前瑞波币这么坚挺的原因在于高控盘,流通少且多控制在朋友圈里。现在的流通量只有13%,三个创始人持有30%,也就是300亿个币(有减持的限制),还有55%锁在了55个智能合约里,每个合约10亿,每个月解锁一个合约,55个月解锁完毕。

瑞波币不同于瑞波公司,虽然他们的商务拓展不错,节约了成本,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了一些便利,但是目前来看,确实还处在一个初期的阶段,不值这么多钱,但由于高控盘,确实也跌不了多少。其实Pow的公链不太靠谱,Pow币很难生存,因为算力高的可以去攻击算力低的,安全性是靠算力堆的。

Coinbase被集体起诉,首席政策官Michael Lempres离职

币圈新时代的展望——从草莽到机构

这不是一个新鲜的东西,去年12月BCH翻倍了就是因为有人看到Coinbase准备上BCH了,当然不排除内幕交易。Coinbase这次大概率是操作失误,因为它已经在合规上投入了较高的成本,在合规这条道路上冲在最前面,肯定是要成为加密资产世界一个举足轻重的交易所的,不会在这种事上犯错误。但是这件事应该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因为美国是可以讨价还价的,Coinbase可以付出一些成本把这件事摆平。

Michael Lempres原来是政府官员,后来被 Coinbase聘请做首席风控官来负责法务。今年9月Coinbase又聘请了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的职位,调他调去做叫首席政策官。所以应该是内部的人事矛盾和变动导致的离职,和行业形势没有多大关系。

>快讯
4月20日 星期六
相关资讯